“亞太地區文明對話學術會議”召開


2022年4月30日,轉載自《華語網》


華語網訊(耿玲 報導)2022年4月9日下午,由世界穆斯林理事會、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等機構召開的,以“亞太邊緣地區文明對話:遺產、多元和繁榮”為主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分別在迪拜、雅加達、東京和北京以線上視頻會議方式召開。

當前局勢下,召開本次會議主要目的是推動以共同願景、共同發展和共同命運為擔當,增進全球對亞太地區的現狀、文化和歷史的瞭解,從而增強對亞太地區在構建未來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角色的共識。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嘉賓參加了本次會議,通過回顧歷史和討論今天,探索文明交流和文明互動來照亮亞太地區共同未來的模式。


“亞太地區文明對話學術會議”現場

世界穆斯林理事會主席阿裏•阿希德•努伊米做了開幕致詞、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做了歡迎致詞,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伊斯蘭思想主席奧斯曼·巴卡爾博士、印尼烏拉馬理事會諮詢委員會主席丁沙姆蘇丁博士、鄭和論壇主席馬海雲等嘉賓做了主旨發言,圍繞本次會議主題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發言中講到:目前全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變化,如何去面對和接受,這是亞太地區各界領袖、尤其是文化和宗教方面領袖賦有的歷史責任和使命。目前該地區是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活動區域,更是最強勁的經濟體及最大的消費市場,佔據了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即中國14億左右人口、南亞16億左右人口和東盟6億左右人口等等。以中國文化視角觀察:2024年,人類將進入“九運”,即東方之運,也是亞太地區復興之運,亞太地區將成為世界繁榮穩定的支柱,也是人類新文明的誕生地。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的演講中宣導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表達了中國人對文明傳播的態度,即“和而不同”,尋求包容與共處。有別於人類歷史上發生的用一種文明去壓制另外一種文明的現象,如同上幾個世紀的西方文明傳播到亞洲時候,採用的是壓制和覆蓋。所以,未來世界新文明最大特點是:平等、包容、共榮、和諧。

同時,肖武男還講到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之間的特殊淵源,並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教、道教及儒教,都希望能與伊斯蘭教之間保持著緊密的溝通、理解與合作,希望通過某種方式進一步強化和加深相關國家人民的友誼。


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做歡迎致辭


責任編輯:李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