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氣候傳播發展、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第二屆中國國際氣候影視大會在深圳舉行
2017年9月30日,轉載自《中國報導》
中國報導訊(記者 李傳軍)第二屆中國國際氣候影視大會9月24日在深圳落下帷幕。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楊興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原局長劉建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等60多名國內外嘉賓以及專家學者出席了活動。
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做主旨發言
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應邀出席,並做主旨發言:即“推動氣候傳播發展,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著重闡述在氣候傳播方面的“三個機遇、三個挑戰和三個著力點”。
就機遇而言:當下人類最重要的兩個議題:就是如何繼續推動全球化、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抓住這兩點,我們的“外宣”工作就抓住了機遇,即傳播上的“道德高點”;其次,借助氣候傳播,抓住推廣中國價值的機會,中國古老智慧對世界的認知,如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均表明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全球氣候變化的深層次原因是人類過度發展、窮盡自然資源所造成的;其次,抓住中國深化改革、實施的“供給側改革”機遇,這與中國履行巴黎氣候協議的義務相向而行,尤其近期開展的“環保督查”,反映了中國政府的決心與力度。
至於挑戰:首先是語言與傳播形式的挑戰,國際傳播的“主戰場”是英文,雖然中國在對外漢語教育上做了許多努力,但要把中國在氣候傳播的效果到“入腦”、“入心”,既要在語言上有所突破,也要在傳播形式上有所創新,注重實效;其次:如何避免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大國“攪局”,美國之所以退出應對氣候變化,也是基於自身利益考量;再者,如何把這項公益事業持續性做下去也是個挑戰,聯合國多年來一直強調公共參與、強化與私人企業及個人的合作,尤其廣泛發動青年人參與的做法,值得參考。
未來“著力點”:首先找到講好“中國故事”的著力點,當前除了把中國新“四大發明”廣而告之外,也該把中國在“維和”、“非洲醫療隊”及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傳播出去,這樣“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就充實多了,也符合國際普遍關注視點;其次,從中國在“一帶一路”中對全球清潔能源發展貢獻找好“著力點”,無論是風力發電、還是光伏及生物質發電,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沒有得到客觀和公正的反映;再者,就是發揮深圳和“前海”的地域優勢,作為中國民營企業最發達地方,也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建立推動氣候傳播的創新機制,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的作用與熱情,無疑是這項事業持續下去的“著力點”。
主要參會嘉賓在開幕式上合影
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及肖武男先生長期以來在全球環保事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上世紀90年代,推動了中國與歐盟在防沙治沙方面的合作;與世界環保領袖人物莫利·斯特朗(聯合國前副秘書長、環境署署長)建立了長期合作,取得豐碩成效;1995年與日本著名環保人士矢崎盛顏等發起了在中國長江流域防止水土流失的公益活動,是較早環保公益國際合作專案;1995年,在美國聖地牙哥和奧克蘭,與美國國家重點能源實驗室合作,參與研製與推廣至今領先世界風電技術的EHD風機;1996年;發表了關於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論述,是在中國文獻記錄中最早之一的學者;2000年,聯同國內諸多機構、學者和專家,在珠海舉辦了“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引起較大反響;同時,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世界銀行支持下,與環保總局、各地政府溝通合作,在全國推廣低碳理念和產業;曾多次在接受外媒採訪中,較早把中國道家的“道法自然”哲學和碳排放理念融為一體,報導後引起很好反響。2010年之後,更多在世界範圍內與聯合國、歐盟合作,如與聯合國人居署、環境署共同推廣“城市發展新理念:人文居住”,宣導人文與環境的和諧共生;2013年,與WWF合作,創建了“南部非洲保護大自然同盟”,在非洲獨立之父卡翁達總統、南非祖瑪總統的直接參與下,團結了南部非洲200多位酋長參加這個專案;2016年,組織了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等學者和專家赴安吉:舉辦“踐行兩山理論,開創可持續發展新局面”的調研活動,取得豐富成果。
相信通過這次會議,對中國在應對氣候傳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作用,也為中國當前的對外宣傳工作注入新活力,找到務實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