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武男:“中国工业4.0”面临三个层面的突破

 

2015年11月26日,转载自《凤凰自媒体》

在11 月20 日召开的“中国制造2025”(常熟)高峰论坛上,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执行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肖武男认为,在推动“中国版工业4.0”的进程中,面临人文精神塑造、法制环境完善和劳动素质提升三个层面的突破。中国应紧紧抓住“中国版工业4.0”带来的绝佳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肖武男认为,“中国版工业4.0”是在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总目标下,第一次用“顶层思维”描绘了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蓝图,尤其是在整个经济层面的创新转型、结构设计等方面着力,非常具有战略意义。

肖武男分析说,“中国版工业4.0”是打造中国影响力的“抓手”。中国日益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在向强国转变过程中,中国需要强化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需要一个“抓手”。过去中国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建立了一些国家形象,但真正话语权、影响力的树立,需要靠规则的制定来实现。“中国版的工业4.0”会催生一大批中国标准诞生,这些恰恰成为一个“抓手”,构成了中国话语权与影响力的基础。

肖武男概括认为,在推动“中国版工业4.0”的过程中,中国面临三个层面的突破:第一个层面的突破是人文精神塑造。“工业4.0”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打破了学科、行业的界限,以资讯技术为基础推动智能化,是目前人类社会决定性、革命性的转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整个社会具有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建立严谨、质量、诚信的人格及战略思维,德国为什么能推动“工业4.0”,与德国具有这种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离开了创新精神和人文质量,“工业4.0”就无从谈起,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是沙盘上的一种愿景。第二个层面的突破是法制环境完善。

在推动“工业4.0”的过程中,国家的法制保障极为重要,推动“工业4.0”的核心是创新,这需要强大法律支撑和保障,可以说健全法律是推动“中国版工业4.0”的“生命线”。第三个层面的突破是劳动素质提升。“工业4.0”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让劳动者从“蓝领”走向“黑领”,对劳动者的人格、质量、丰富知识及创新思维有综合要求,而中国教育本身的缺陷和劳动力素质的不高,尤其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大量劳动力短缺,是推动“中国版工业4.0”所面临的较大挑战。

肖武男还进一步阐释,“中国版工业4.0”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绝佳机遇,无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还是“互联网+”,所有这些目标,都可以在推动“工业4.0”的大背景下得到完美整合。中国选择与德国合作来推动“工业4.0”,或者说采用德国模式,恰恰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选择。

同时,在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指导理念和诸多领域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引导制造业以纵向、横向、端到端相连接的互联网络,加强规模化个性定制、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等;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4.0 道路上,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 的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

此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等机构组织,共有来自工信部、江苏省、苏州市及相关机构与企业共计400 余人参加。中央和地方几十家媒体纷纷参与,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进行了报导。